是个好日子。
“你为人间,我不怪你。”
柳凝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,将不大的桌案摆的满满当当。
她说话的时候,尽量埋下头,不去看李三思憔悴苍白的面色。
李三思拿起碗筷,夹了些小菜送入嘴里,称赞道:“好手艺。”
这还是他第一次品鉴柳凝儿的厨艺,当然,也是最后一次。
柳凝儿没有动筷,忽然问道:“这三年来,你为何从不来信?”
这件事情,她曾经托付宁不凡去问一问缘由。
宁不凡在过路秦岭之时,去问过李三思。
但李三思没有回话,于是这事儿便不了了之。
“我与宁兄有约,三年之内不得回返万京,你知道的,我在读书,读书就是读书,如何能够分心?再者......”
李三思停下碗筷,望向柳凝儿的眸子,轻声道:
“世间文字八万个,却写不尽我的婉约相思,白纸可落千百字,却装不下我的绵绵情意。”
这解释,怎么说呢......着实有些肉麻,也有些好笑了,实在不像是一个命不久矣的读书人,能说出来的话。
事实上,这话也确实不是李三思自个儿想出来的。
几个月前,宁不凡将柳凝儿的心思说与李三思听时,李三思便一直在心里琢磨,倘若见了柳凝儿,该如何回答这个不好回答的问题。
于是,他请教了赵政。
赵政也是皱眉苦思许多日,才想出了这么段肉麻的情话。
柔情女子嘛,最是喜听情话,越是肉麻,越是能让她们欣喜雀跃。
其实
在两人分别的这些年月,几乎每个夜晚,柳凝儿都要坐在院子里看着绵柔月光,而每当这个时候,在清风寨埋头苦读的李三思,总是会放下手中书卷,借着洒向人间的月光,静静看着柳凝儿。
或许,对于柳凝儿来说,是长达三年不见。
但对于李三思而言,他每一日都能看到柳凝儿,既然如此,又何须去信?
李三思无法笃定,自己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读完三卷天书,若是妄自去信,或许......只会让柳凝儿心中更为难过。
柳凝儿瞧出了李三思话里藏着的破绽,却是会心一笑,没有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,而是问了一个更猝不及防的问题,“你为何会喜欢我?”
李三思怔神片刻,一时哑然,“这......”
柳凝儿略微皱眉,认真道:
“三年前,你走的匆忙,我也是一头雾水的就与你定了心意,后来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