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讲者不是丑国科学院的人,
但讲起ppt,轻车熟路。
至于镜云计划能否成功,或者怎样实现,他其实并不知晓。
也毫不在意。
毕竟这次的峰会,来的也大多是对工程技术一窍不通的政治家。
所以,相比较于阐释可行性,
画一张足够糊弄住他们所有人的大饼,会更加重要一些。
而这个ppt,本身就是大饼本饼。
演讲者自信的打开ppt,在精美的画面和音效之下,ppt上面的视觉效果很快吸引了全场各国政要的注意力。
第一页,是太阳系缓缓展开的画面,
随后,视觉从地球逐渐向上移动,很快离开大气层,
在裸眼3d技术的加持下,参会的所有人都在这一刻经历了一次太空旅行。
随着目光逐渐靠近太阳,所有人甚至潜意识里都感觉到了有些灼热。
终于,
镜头离开水星之后,在太阳不远处停下了脚步。
紧接着,飞行器分离,
多个飞行器像是候鸟一般,在到达了既定的太阳轨道之后,发动引擎,
一边抵抗着太阳引力的拉扯,一边迅速的四散开来。
随后,引力场和电磁场开始从飞行器释放开来,
一张巨大的偏转场开始在飞船的牵引下逐渐在太阳轨道展开,
并在太阳风压的作用下,迅速形成一张巨大的透镜。
而在金星轨道附近,密密麻麻的镜云星链卫星开始逐渐组成矩阵,
紧接着,太阳喷射出来的光子通过透镜偏转,携带着能量在星链卫星上进行聚集。
通过巨大的热量和光能,在星链卫星中进行能量转换,最后通过无数中继卫星向卫星传递。
这个ppt很抽象。
抽象就抽象在从头看到尾,似乎逻辑都是通顺的,
但总会觉得哪里不对。
可你明明觉得不对,在夸张的视觉效果和音效之下,反倒有那么几分可信度。
尤其是能量流的传输过程,甚至在每一步中还表明了能量损耗。
比如通过太阳透镜的能量,到达金星的星链矩阵时,能量损耗达到了百分之四十,
但因为通过偏转透镜的太阳的能量足够庞大,所以到这一步的能量,每一秒依旧足够媲美全地球一天的发电量。
从金星到地球,每经过一个中继卫星,能量都会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损耗。
最终到达地球的电能,根据估算,只有通过偏转透镜的太阳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