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言一边诊脉一边思考。
首先,张同志15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、恶寒,治疗后转为慢性咽炎,表现为咽喉异物感,西医诊断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。
这其实就是属于中医的“梅核气”。
这个病通常与痰气郁结有关。
但结合舌苔白滑、脉沉迟紧,应考虑寒饮内停,这可能与小青龙汤证相关,比如班主任老刘的医案中就有寒饮咳喘案例。
其次,当前症状包括胸闷、背重、心动过缓(心率45次/分)、夜间加重,服用补心丹等滋阴药物后症状加重,这可能是西医和张同志自己误治了。
补心丹适用于阴虚心悸,而张同志的脉沉迟紧、舌淡苔白滑,更可能是心阳虚衰,寒饮凌心。
此外,张同志背部沉重,喜按,这很可能与寒湿阻滞太阳经有关。
就比如他说过夜间症状加重,这也符合阴邪旺盛的特点。
再结合脉象,方言认为应该是心肾阳虚,寒饮内停。
治疗上,应温阳化饮,振奋心阳。
参考小青龙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合方,加附子以增强温阳之力。同时,考虑到咽喉症状,加入射干、茯苓等化痰利咽的药物。
如果是病期短,就需要确认是否有表证残留,但患者病史较长,已无表证,所以重点在于温化寒饮。
同时,需注意患者是否有潜在的阳虚体质,导致寒饮久留。
方言在思考的时候,其他人也在思考。
方言思考完的时候,其他人各自心里多少也有了一些自己想法了。
只不过还没形成方言这么清晰的分析。
这时候他们就看到方言已经开始拿起笔写了起来。
都不约而同的看了过去。
只见到方言写到:
患者舌淡苔白滑,脉沉迟紧此为水湿内停阳虚寒凝。
背部沉重如负物为寒湿困阻太阳经。
夜间症状加重是阴邪旺于阴时。
补心丹、柏子养心丸加重胸痛为误治,是滋阴药阻遏胸阳
阿托品无效是因为患者非单纯血瘀,乃阳虚无以推动
辨证为:寒饮内伏,心阳不振,痰气郁结。
十五年咽喉病史为风寒未解,入里化饮,痰饮上逆咽喉致梅核气。
心动过缓胸痛为寒饮凌心,胸阳痹阻。
写到这里,方言顿了顿,想到这个应该还会被其他人拿去验证,毕竟他可是给谢老他们开过方子的,这些人都不会直接拿药,而是又专门的人负责验证,把思路重新捋一遍,认为可行才会通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