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援,他在外面,率领大军,打了败仗,皇上会怎么想,那就看旁边人怎么吹风了,反正皇上也不是个有明确主见的人。
此刻,脱脱大败的消息,还没有传到也先帖木儿耳边,大都城里,除了哈麻,暂时还没有人知道。
脱脱没有想到,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自己在外面四处征战,撑起了元朝的天空,可是,天要亡元朝,他已经尽力了,也没有办法了。
这几年,灾情不断,四处战乱,打了败仗不可怕,可怕的是,在朝廷里,有人在不停地给他挖坑。
脱脱在宝应城里面焦急地等待着,李思齐的兵马他并不清楚,但是,察罕帖木儿的兵马应该就在黄河北,他的部队都是精兵,有两天的时间就可以赶到。
脱脱相信,凭着自己对察罕一家的眷顾,察罕一定会听自己命令前来的。
脱脱猜得不错,察罕帖木儿得知脱脱兵败之后,立刻让自己的儿子,扩廓帖木儿,率领着自己的五万精兵,星夜前来驰援。
扩廓帖木儿每次去大都,都住在太师府,他对于太师被困,自然更是着急,在他看来,脱脱简直可以算为他的恩师了,多次受到脱脱太师的提拔,所以,他心急如焚。
察罕帖木儿本来也想去,可是,最近的红巾军还有点不安分,这里毕竟离大都太近了,要是红巾军再知道朝廷在高邮府大败,说不定这里的红巾军会死灰复燃,他留下了一万人,以防万一。
和察罕帖木儿比起来,李思齐的行动就非常可疑了。
李思齐没有应太师的命令,前来救援,反而以各种理由搪托,李思齐的心里,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九九。
他见证了朝廷由强到弱的过程,他自己发展起来了自己的武力,而他又是汉人,他想在这种动乱的局面中,分一杯羹。
(历史上,李思齐最初与察罕铁木儿组织地主武装,镇压红巾军,后拥兵陕西,任陕西等地行中书省平章政事,忙于与诸将自相争战。明洪武二年,降明。当时朱元璋在南方与张士诚,陈友谅的割据势力混战,朝廷并没有趁机灭了这些武装,就是因为北方朝廷的内部也在动乱的问题。)
张阳看到脱脱没有接着向北逃,而是选择了固守宝应,非常高兴,这样一来,他就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,将所有的官军一起拿下,因为,在撤出宝应之前,张阳就已经让守军提前挖好了地道,直通城内。
等到大军齐聚,将宝应围住之后,再派人从地道进去,烧掉对方的粮草,看他们还怎么打仗
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,宝应城的战斗没有打响,本来准备好的大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