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音知道刘杨氏忧心什么,她们欠赵高雄的银钱,她日后会还清的,接过赵高雄递来的拐杖,拄着走到刘杨氏面前,挽住她的手笑着说:“娘,我跟你去准备吃食。”
刘杨氏对着小女儿说:“小青子,带你大姐夫进屋歇会儿。”
苏音朝着赵高雄点头,他这才跟着小姨子进了屋。
苏音跟着刘杨氏去了厨屋,看了这肉,念叨起来:“回娘家怎的这般破费,这银钱要省着点花,莫要大手大脚的,这过日子可要不得。”
“娘,我省得,这是你女婿孝敬您的,你就莫心疼了。”苏音心里一暖回道。
“英子怎没在家?”苏音帮着择菜,问道。
刘杨氏叹了口气,“她带些柴灰去地里了,今年虽说雨水足,可这长势不好。”
苏音没接话,这个世界种植农作物都没有肥料,能种活产量不高。
刘杨氏想起昨日的流言,瞅了瞅门口,小声问:“他可有为难你?”
苏音摇头,“他待我甚好,娘无需担忧。”
“如此便好,昨日村里又起风言风语,为娘着实担心你们生间隙。”刘杨氏一脸忧色。
“娘,即是风言风语又何必在意?我们自己过得好便是了。”苏音宽慰刘杨氏。
刘杨氏不自觉多看了眼大女儿,自从大女儿醒来之后,就变了许多,沉稳了,性子也变强了。
女儿腿伤未好,这还没同房,外面言语颇多,提醒道:“你伤好了,可别再拖。”
刘杨氏的话,苏音一时没听明白,“拖什么?”
刘杨氏皱着眉,压低声,“早些同房,绝了外边的流言。”
苏音脸色微红,在刘杨氏面前,她自然不会说出日后离开的言辞,只好羞涩的点头,表示知道了。
赵高雄带的肉多,所以刘杨氏切了很大一小块下菜,回门之日,苏音是不能下厨的,所以她打完下手,就被刘杨氏赶出了厨屋。
刘英子刚好回来,进厨屋去帮忙。
饭菜准备得简单,野菜里加了肉,一个鸡蛋汤,今天又粗面烙的野菜饼。
这一顿算得上丰盛,三妹小青吃得满足,刘杨氏看在眼里,有些鼻子发酸。
饭后,稍作歇息,在临行前,赵高雄对刘杨氏说道:“娘,前日听在衙门当值的兄弟提到,近日官府出钱收幼竹。”
刘杨氏欣喜,“可真?”
村里四周围绕的山上都是竹林,这幼竹採挖快且多。
赵高雄点头,“这事儿绝对是真的,过几日官府文书就会下来,幼竹还可以做菜,或炖吃,刚冒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