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眉头皱的更厉害。
因为要给皇帝陛下献诗文的,不是文官,而是南京留守国公魏国公徐邦瑞……
顶着一张大黑脸,现在当着那么多人的面,说要给皇帝陛下献上一首词。
这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吧。
“魏国公……”
“臣在。”
“你是认真的。”
“当着陛下的面,臣怎敢胡闹呢,还望陛下允许……”
“准。”
“谢陛下……”
“嗯咳……嗯……金銮振翅,破万里山河雾……”
“玉辇扬尘,裂千重日月辉……”
“孝陵松涛犹响太祖训,奉天殿上再书万历章……”
魏国公一番声情并茂的诵读,让朱翊钧听的是连连点头,不知为何,总感觉这家伙写的比自己好……
在两京这么多的官员面前,朱翊钧开口表扬:“好,做的好,诵的好。”
朱翊钧脸上虽挂着赞许,指尖却无意识叩击御座扶手。
他开场白本欲效仿世宗皇帝来一句,刘禹锡有诗云开场呢……随后以天地澄澈喻治世清明,谁料徐邦瑞竟抢先一步用原创词占了风头,当下只能换个说法了。
不过,朱翊钧反应的很快,他指尖轻叩御座扶手:“两京朝会,朕今日所见,皆是我大明擎天白玉柱、架海紫金梁……你们都是我大明朝有所为的大君子们……”
“诸位或镇顺天中枢,或守应天根本,官分南北,却同承太祖高皇帝‘民为邦本’之训。”
说着说着,朱翊钧起身,玄色龙袍扫过阶前丹陛,目光如炬掠过群臣:“朕自顺天启程,见运河千帆竞渡,亦见阡陌间老农汗滴禾土,观州府高墙巍峨,亦闻市井童谣叹‘朱门闹,草屋凋’。”
“孔圣人云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,孟子亦言‘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’。这两个人,都是诸位爱卿的老师,他们说的这些,你们或是认同,或是不认同啊……“
“这一点,朕是看不清楚的,但朕希望你们明白,尚书有云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’,诸位皆是饱读圣贤书之人,当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。朕一路南来,所见民生疾苦,皆是悬在朝堂之上的明镜!”
“子贡问政,夫子答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’,三者之中,民信最为根本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修身是根基,可若不修民之身、不养民之心,谈何治国?昔年汉光武帝亲耕籍田,唐太宗开仓赈济,皆是为君者表率。朕虽不才,亦愿效仿先贤,与诸卿共图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