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“没有人能阻止他了……”
陛下的威望,已如日中天。从庙堂重臣到市井小民,无不为陛下的武功所折服,为帝国的“强盛”所振奋。
那些胜利的光环,足以掩盖一切潜在的风险与代价。
他海瑞,这个以“谏”立身,连世宗皇帝都敢痛斥的“海青天”,此刻竟也感到喉头梗塞。
他深知,此刻任何关于“适可而止”、“体恤民力”的谏言,在陛下如虹的气势和满朝文武的狂热面前,都将显得苍白无力,甚至不合时宜,会被视为怯懦、保守,是阻挡帝国“辉煌”的绊脚石。
他阻止不了,甚至……连劝谏的时机都难以把握。
这份清醒的无力感,比任何时候都更让他煎熬。
矛盾的情感在他胸中激烈地绞杀……
一方面,是深深的恐惧。
恐惧这无休止的扩张最终会变成穷兵黩武。
陛下年轻,精力充沛,渴望建立远超太祖、成祖的不世功业。
可人力有时穷,国帑有尽时。
连年征战、远洋探索、在陌生之地建立据点、维持庞大的水师舰队……
哪一样不是吞噬银钱的巨兽?
哪一样不需要征发无数的民夫?
他仿佛已经看到,为南方的船厂、为远航的补给而疲于奔命。
沉重的赋税和徭役,最终会像无形的巨石,压垮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升斗小民。
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”这句古语,此刻在他心中有了更冰冷、更现实的注解。
陛下的宏图伟业,其根基,终究是无数黎庶的血汗与脊梁。若这脊梁不堪重负而折断……海瑞不敢再想下去。
当然,这些只是海瑞内心对未来的恐惧。
他更害怕事情是,陛下会失败。
当上天子这么多年,他从未失败过。
可能,现在年轻的天子真的把自己当作了“天子”。
大海之上,滔天巨浪、诡谲暗流、凶猛海寇,还有那些地图上未曾标注的地方。
一旦朝廷遭遇惨败,折损的不只是巨额的财富和宝贵的将士生命,更是陛下那正炽如烈阳的威望,是整个帝国刚刚凝聚起来的信心。
一个从未受过重大挫折的年轻君主,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吗?
他那眼中闪烁的光芒,是否会瞬间熄灭,甚至转向偏激与暴戾?
又或者,巨大的挫折会让他彻底消沉,从此一蹶不振,让大明朝这艘刚刚鼓起风帆的巨轮再次搁浅?
这两种极端的结果,无论哪一种,对大明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