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总结道:“陛下,此策非为复兴漕运旧日之全盛,实乃‘以海补漕,以新护旧’。让海运承担其长,扬帆万里,让漕运精炼其责,固守根本……”
“二者如车之两轮,并行不悖,相互依存。海运之利,可反哺漕运维系与革新……漕运之稳,可托底海运所不及之急务与腹地。”
“如此,则东南财货滚滚北来,运河命脉不致断绝,百万漕户生计有依,国本可安,新政可固。”
殿内一片寂静。
张学颜等人微微颔首,显然早就对此方案已达成共识。
朱翊钧听着,依然看着地图,并没有转身的打算:“说的很好吗,奏陈也不错,可事情该怎么办呢?”
说白了,还是落地。
漕运不能荒废,这是最根本的点。
实际上,漕运的渐渐衰落,可这个时期的大明朝国势在上省钱,即便漕运衰落,也不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事情。
但,朱翊钧还是要提前做准备,照顾好这条大明朝的水上生命带。
“陛下,臣亲自督办此事。”申时行赶忙回复道。
朱翊钧闻言,这才转过身来。
他看着申时行道:“爱卿可知,此事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完成的……是需要数年时间,需要精力的,你是首辅,事情多了。“
说着,朱翊钧看向了其身后的诸多官员。
“王用汲……”
站在一干重臣身后的王用汲出列。
“臣在。”
“你愿不愿意替你们的阁老分忧呢。”
“臣愿意。”
“好,那漕运改制之事,便交给你来督办,这是大事,申爱卿也不能真的当甩手掌柜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
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崇祯年间,曾经支撑起大明帝国经济命脉的漕运体系,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,成为王朝覆灭前夕的一个信号。
漕运自大明朝建立起就被视为国家的经济大动脉,承担着将南方的粮食、物资运往北方京师及边境的重任。
通过京杭大运河这条水上通道,每年数百万石的漕粮源源不断地输送,维持着北京城庞大官僚机构、军队的生存,以及北方边防的物资供应。
同时,漕运还带动了运河沿线各地繁荣,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,在大明朝强大的时候,因漕运而兴盛,沿途各地形成了独特的漕运经济带。
而崇祯年间的漕运危机,几乎就将其拖至了瘫痪的地步。
在崇祯年间,朝廷财政日益窘迫,用于河道疏浚和维护的资金大幅减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