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过程,每篇论文会被三位评审交叉审核,只要其中有两位同意参与评奖,就能够进入二审。
二审的流程,自然是运行随论文提交的代码。只要运行过程中程序出现一点问题,那就会被判定不合格。没错,就是这么严格,程序出问题,那就说明论文的数据根本就是假的,这种成果不是组委会想要的。
经过这一道流程,论文才会进入终审,评审们会综合论文的思路和程序的质量以及最后的结果,对作品进行等次评判。
没有意外,两组论文全都通过了第二道流程,现在之所以评审们停下了手头的工作,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们想要看看接下来的两百多篇论文里头,到底有没有能够比过这两篇的。
时间转眼,就这样过去了两天。当第三天组委会最终清场的时候,收上来的论文仅有两百一十二篇。这也就意味着,还有几十组根本就没有做完。
遗憾,确实是有一些,但更过的,还是期待。
毕竟这两百多论文里头,到底还有多少精妙绝伦的思想有待发掘,还是个未知数。
不管评审们如何夜以继日焚膏继晷评审论文,终于有了一天闲暇时间的沈耘,再度找被放回来的唐教员请假。
两天时间,沈耘已经对徐教授给出的题目有了足够的理解和思路,现在就差到实验室将程序代码敲打出来了。
这一次对沈耘的到来实验室并没有多少惊讶,看着沈耘敲完代码然后离去,大有一种侠客的风采,也不知谁在底下给沈耘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——代码刺客。
而沈耘本人,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去找韩玉华再诉相思,就被重新拉到了军体文化中心的会场上。
这一次,时间是在下午。
没有了数量庞大的评审团,大赛组委会的主要成员也就大猫小猫三两只。
可是,严肃地站在台下的一千多人,却并未因此就产生什么小看的心理。恰好相反,此时基本上每个人内心既充满了期待,又有些惴惴不安。
获奖谁不想啊,而此时的获奖名单正好就在台上这几个人手里。一千多人的目光灼灼地看着上边,如果目光携带一些能量,那么主席台瞬间就会爆发一场大火。
不同于开幕式的简短,闭幕式的发言显得有些冗长。足足一个小时,沈耘等得都有点瞌睡了,那位发言人才堪堪结束。
“现在有请组委会主席张国定先生宣布此次大赛获奖名单。”
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,沈耘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。虽然这位张先生用一腔京片子念着的全都是二等奖的